热点聚焦

  • 中医体质学电子版论文集上线,开启定制论文集阅读全新体验
  • 血液病电子版论文集上线,开启定制论文集阅读全新体验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专题约稿函
  • 全新投审稿系统上线
  •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 医学期刊影响力提升论坛圆满举办
  • 期刊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创新融合发展论坛暨 CIC 国信数字出版链《中国高校医学期刊论文统计报告推荐清单(2021 版)》发布会
  • 征稿启事
  •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 致敬北中医医务工作者

快捷入口

  • 作者中心 作者中心
  •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 编委中心 编委中心
  •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快捷图标

智慧教育
  • 当期目次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8 期 5,2025 2025年48卷第5期
  •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专题

    在航天医学领域,专家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解析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病机,提出中医药治疗新思路,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顾晓通, 刘陆阳, 孙月, 周凯龙, 李梓华, 杨漪, 梁帅, 孙慧媛

    2025, 48(5): 593-59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1
    摘要: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是制约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解析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的核心病机与治法。“阳化气”反映心脏功能改变,“阴成形”反映心脏形态结构变化。结合航天员心功能紊乱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出,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足,初期伴有“阴成形”太过而表现为阴盛阳虚,末期演变为阴阳两虚。针对性地凝练出温脏阳以化气、泻阴血以回阳、固阴阳以培元的治法及相应方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微重力诱导心肌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  
    关键词:阳化气;阴成形;微重力;心肌重塑;病因;病机;治法   
    195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8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专题

    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领域,专家以“态靶辨治”为指导,从4个维度探析病机演变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

    周心怡, 谢迪, 李彦丕, 王子涵, 熊昊哲, 黄力, 鹿小燕

    2025, 48(5): 599-60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2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以心肌缺血性损伤为基本病理机制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而“态靶辨治”是强调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统一的整体调控思维。本文以“态靶辨治”为指导,从“态”“靶”“因”“果”4个维度探析冠心病病机演变规律:“因”指病因病机;“果”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态”揭示疾病发展呈气→血→虚的递进过程,即初期为气郁、寒凝之郁态,中期为血瘀、痰阻之瘀态,后期为气、血亏虚之虚态;“靶”则指疾病过程中症状、指标多层次治疗的靶点。冠心病心绞痛后期以气陷血瘀证为主,通过系统阐述对其的调态打靶方药策略,以经验方升陷祛瘀汤为基础态方,探讨症靶药物与标靶药物的优化配伍规律,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态靶辨治;气陷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升陷祛瘀汤   
    119
    |
    2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8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专题

    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治疗领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专家团队通过随机双盲试验验证了麝香通心滴丸的即刻效应及短期疗效,为改善患者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提供新方案。

    刘用, 胡慧, 王云翠, 肖狄, 康静璠, 张立晶

    2025, 48(5): 605-61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3
    摘要:目的探索麝香通心滴丸干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即刻效应及短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招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64例CSF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化系统,按1∶1随机分到麝香通心滴丸组及安慰剂组,各32例。2组患者分别舌下含服麝香通心滴丸或安慰剂4粒后,重复冠脉造影,测量校正的TIMI帧数(CTFC)、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值以评价即刻血流速度;继服麝香通心滴丸或安慰剂12周后,以血瘀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评价短期疗效。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含药后麝香通心滴丸组CTFC、caIMR均降低(P<0.05),且2组含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麝香通心滴丸组含药后CTFC、caIMR低于含药前(P<0.01)。治疗12周后,麝香通心滴丸组血瘀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安慰剂组,SAQ积分高于安慰剂组(P<0.01);组内比较,治疗后麝香通心滴丸组血瘀证积分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SAQ积分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改善CSF患者的即刻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瘀证积分,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麝香通心滴丸;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微循环;随机对照试验   
    69
    |
    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87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 实验研究

    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研究领域,专家构建了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鉴定出Bmp6、JunD、Pak1、S100A3为潜在生物标志物或靶点,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蒋峰, 唐家杨, 钱向毅, 潘海, 何奥龙, 魏小棋, 肖金陵, 王伟, 郭淑贞

    2025, 48(5): 613-62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4
    摘要:目的构建符合中医证候特征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鉴定DCM心衰毒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干预靶点。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DCM心衰毒证组,每组5只。阿霉素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25 mg/kg,于每周第1、4天注射,给予普通饮食;DCM心衰毒证组在阿霉素组基础上给予42%白酒(10 mL/kg)隔天灌胃、45%高脂饲料,饮用10%果糖溶液;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注射时间同阿霉素组),给予普通饮食。造模10周。造模第4、10周,使用超声心动仪检测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红绿蓝比色法评估大鼠宏观被毛色泽变化;造模结束后,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运动耐量,抓力测试评估大鼠前肢抓力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小麦胚芽凝集素染色评估心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Bulk RNA测序分析鉴定空白对照组与DCM心衰毒证组大鼠心脏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DCM、大鼠被毛色泽蓝色(Blue)值和前肢抓力作为表型特征,通过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DCM心衰毒证特征模块基因集(MEs)。将DEGs、免疫相关基因集、MEs进行重叠分析,交集基因即DCM心衰毒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干预靶点,并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第10周,阿霉素组和DCM心衰毒证组大鼠LVEF、FS、LVPWs降低,LVIDs、LVIDd增加,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缩短,前肢抓力降低(P<0.05)。造模第10周,与空白对照组和阿霉素组比较,DCM心衰毒证组大鼠被毛色泽Blue值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和DCM心衰毒证组大鼠心脏明显扩张,心脏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并伴有胶原沉积、心肌细胞肥大。Bulk RNA测序鉴定得2 003个DEGs,其中1 082个基因下调、921个基因上调。WGCNA结果发现,MEturquoise模块与DCM正相关性最强,与Blue值及前肢抓力负相关性最强。重叠分析鉴定出4个交集基因,即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ak1)、原癌基因JunD和S100钙结合蛋白A3(S100A3)。ROC曲线分析表明,以上4个基因对于DCM心衰毒证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阿霉素腹腔注射叠加高脂饲料、果糖饮水及白酒灌胃构建的大鼠模型更符合DCM心衰毒证的特征。Bmp6、JunD、Pak1、S100A3是DCM心衰毒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靶点。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毒证;生物标志物;大鼠   
    87
    |
    3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8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 临床研究

    最新研究发现,肝豆扶木汤能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铁代谢及铁死亡,具有显著临床优势和高安全性。

    赵晨玲, 余郭芳, 田丽伟, 张梦影, 唐露露, 杨文明, 董婷

    2025, 48(5): 625-63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5
    摘要: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对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D)患者肝纤维化、铁代谢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78例诊断为WD肝肾阴亏、痰瘀互结证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二巯丙磺钠治疗,并配合低铜高蛋白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豆扶木汤,日1次,早晚分服。8 d为1个疗程,2组均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学参数[门静脉主干内径(PVMD)、门静脉流速(PVV)、剪切波速度(SWV)、肝脏弹性测量值(LSM)]、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纤维化-4(FIB-4)指数]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铁蛋白(FT)]水平,并结合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铁代谢指标,分析其与超声影像学参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肝豆扶木汤治疗WD的潜在靶点,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收集正常组,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上述靶点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V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VV降低(P<0.01);SWV、LSM、HA、LN、PⅢNP、CⅣ、APRI、FIB-4、F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P<0.01),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V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V、SWV、LSM、HA、LN、PⅢNP、CⅣ、APRI、FIB-4、FT降低(P<0.05, P<0.01),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1),且治疗过程中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前,2组患者SI与PVMD、PVV、SWV、LSM、HA、LN、PⅢNP、CⅣ、APRI、FIB-4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FT与SWV、LSM、LN、PⅢNP、CⅣ、APRI、FIB-4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 P<0.01),对照组FT与HA、LN、PⅢNP、CⅣ、APRI、FIB-4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治疗后,对照组SI与APRI、FIB-4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 P<0.01),但观察组SI和2组患者FT与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了4个肝豆扶木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潜在靶点,分别为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小分子热激蛋白质B1(HSPB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PARα、HSPB1表达降低,HMOX1、MAPK3表达升高(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PARα、HSPB1表达升高,HMOX1、MAPK3表达降低(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PARα、HSPB1表达升高,HMOX1、MAPK3表达降低(P<0.05, P<0.01)。结论肝豆扶木汤在改善WD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铁代谢水平、肝纤维化进程、超声影像学参数及铁死亡相关标志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肝豆扶木汤;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铁代谢;铁死亡   
    81
    |
    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89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 临床研究

    最新研究揭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共病模式及中医证候特征,为精准医疗和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王新, 杨新春, 赵瑞华

    2025, 48(5): 636-64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5.006
    摘要:目的探索子宫腺肌病(AM)患者共病模式及其中医证候特征,为AM精准医疗和综合管理提供思路和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一项多中心、大样本、全国范围内的横断面调查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分为单一AM组和共病组,分别计算共病和各种共病组合的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索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劳动性质、月收入、生产史、流产史、手术史、地域及中医证候对AM患者共病的影响,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AM患者的共病模式,并探索不同共病模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1 814名AM患者中共病患者1 429例,共病患病率为78.78%,最多共病8种。与单一AM组比较,共病组患者病程长、学历高、劳动性质多为坐式工作、多有手术史、地域主要集中在北方(P<0.05),呈现气滞血瘀证比例减少、肾虚血瘀证比例升高的趋势。10种共病关联规则按置信度排序,二元共病关联规则首位是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三元共病关联规则首位是子宫肌瘤+乳腺结节→乳腺增生。综合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二元共病关联规则中乳腺结节指向甲状腺结节为强关联规则,甲状腺结节指向乳腺增生为次强关联规则;三元共病关联规则中子宫肌瘤+乳腺结节指向乳腺增生为强关联规则、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结节指向乳腺增生为次强关联规则。不同二元模式共病或三元模式共病AM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患者具有不同的共病模式,不同共病模式的AM患者具有不同的中医证候特征,进一步应在此基础上构建AM共病管理体系,对AM患者进行更全面、规范的健康管理。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共病;关联规则;中医证候   
    75
    |
    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790399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6-03
查看更多

增强出版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 00:02:36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

    2025-06-09
    播放量: 2
  • “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定位及“人用经验”价值取向的专家共识 00:04:01

    “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定位及“人用经验”价值取向的专家共识

    2025-04-25
    播放量: 5
  • 芳香中药防治温病的运用规律研究 00:01:23

    芳香中药防治温病的运用规律研究

    2025-04-25
    播放量: 2
  • “三期三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学术内涵 00:01:38

    “三期三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学术内涵

    2025-03-28
    播放量: 5
SEE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