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 中医体质学电子版论文集上线,开启定制论文集阅读全新体验
  • 血液病电子版论文集上线,开启定制论文集阅读全新体验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专题约稿函
  • 全新投审稿系统上线
  •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 医学期刊影响力提升论坛圆满举办
  • 期刊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高校医学期刊创新融合发展论坛暨 CIC 国信数字出版链《中国高校医学期刊论文统计报告推荐清单(2021 版)》发布会
  • 征稿启事
  •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 致敬北中医医务工作者

快捷入口

  • 作者中心 作者中心
  •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 编委中心 编委中心
  •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快捷图标

智慧教育
  • 当期目次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8 期 9,2025 2025年第48卷第9期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专题

    杨宇飞教授团队提出老年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

    王妍松, 杨宇飞

    2025, 48(9): 1185-119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1
    摘要:摘要:全球肿瘤疾病负担日益加重,而老年人是肿瘤高发群体。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面临化学治疗耐受性差、心理压力大、经济负担重等多重挑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团队提出老年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融合特色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疾病特征、经济状况、治疗意愿和脏器功能情况将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三类人群,并结合三类人群的特点构建了纯中医治疗、中西医并重治疗及中医辅助西医的标准化学治疗三条诊疗路径。结合临床研究发现,此方案能够提高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探索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了老年患者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案,以期为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案   
    146
    |
    3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4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专题

    在老年肿瘤治疗领域,专家总结了微创手术和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现状,为肿瘤绿色治疗提供依据,为老年患者治疗开辟新方向。

    闫韶花, 胡凯文

    2025, 48(9): 1191-119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2
    摘要: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在肿瘤患者群体中的比例日益增加。目前,老年肿瘤患者治疗面临治疗太过或治疗不及的问题,本文分析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多数临床研究将老年患者排除在外、衰弱状态限制老年患者肿瘤治疗、共病用药影响抗肿瘤药物代谢等。肿瘤绿色治疗采用低损伤、可持续、可反复操作、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如微创手术和中医药等,为常规治疗不可耐受或治疗失败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总结近年来微创手术,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微创消融治疗手段和血管介入治疗,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现状,梳理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为肿瘤绿色治疗用于老年患者提供依据。未来应以老年患者为目标人群,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为其治疗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在真实世界数据基础上,构建肿瘤绿色治疗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并以基础研究为契机,探索肿瘤绿色治疗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绿色治疗;微创手术;中医外治法   
    64
    |
    3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428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专题

    在肿瘤治疗领域,专家基于“瘤络瘀阻”理论,探索癌旁围刺方法,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陈悦, 黄金昶

    2025, 48(9): 1197-120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3
    摘要:摘要:本文基于络病理论,以肿瘤局部为研究对象,以肿瘤血管为结构基础,以肿瘤微环境为生物学基础,提出肿瘤核心病机“瘤络瘀阻”理论。“瘤络瘀阻”既是对肿瘤病机的概括,也是肿瘤的病理产物。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年老体弱、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合并症多等特点,大多难以耐受西医学标准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近年来,中医药在老年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有诸多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癌旁围刺方法具有舒经活络、温通阳气、固卫局部、活血化瘀等作用。本团队在“瘤络瘀阻”理论的指导下,将癌旁围刺应用于癌性疼痛、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抑瘤和防复发、器官保留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肿瘤,尤其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瘤络瘀阻;肿瘤微环境;癌旁围刺;肿瘤治疗;临床应用   
    82
    |
    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427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专题

    最新研究揭示了乳腺癌与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内在机制,为菌群-神经-肿瘤交互网络研究提供新视角。

    卫颖漪, 李斐斐, 单渝菲, 严咏睿, 史有阳, 刘胜

    2025, 48(9): 1203-121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4
    摘要:摘要:本文从“土壅木郁”辨析乳腺癌和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MADD)的动态互损,整合形体损害与情志内伤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证据,为阐释菌群-神经-肿瘤交互网络在共病恶性循环中的内在统一性提供理论框架。乳腺癌与MADD的共病呈现动态互损的特征,其核心病机符合中医学“土壅木郁”理论:脾土壅滞致湿浊阻遏,中焦枢机不利则肝气疏泄失常;肝郁化火再乘脾土。两者相互亢害、乘侮共施,导致火毒、痰瘀胶结成核,病势缠绵,形神互伤,日渐耗损,终至形败神衰,土败木枯,毒窜奇经,阴阳离决。肠道菌群失衡通过诱发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异常,驱动情志失常,并与肿瘤微环境交互恶化。该机制印证“脾壅肝郁-形神互损”内涵,更阐明其可诱导多系统级联崩溃,终致恶候丛生的病理演变过程。  
    关键词:土壅木郁;乳腺癌;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   
    94
    |
    3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4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专题

    据最新研究,U2AF1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张朝畅, 刘驰, 王德秀, 陈卓, 吕妍, 肖海燕, 刘为易, 许勇钢, 杨秀鹏, 麻柔, 唐旭东

    2025, 48(9): 1211-122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5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的U2小核RNA辅助因子1(U2AF1)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含砷中药复方(青黄胶囊合补肾益精方)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30日—2023年9月30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住院并接受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层,分别比较年龄<65岁及年龄≥65岁的U2AF1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在性别、中医证候、世界卫生组织分型、MDS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评分、血常规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肾母细胞瘤1(WT1)表达水平、骨髓穿刺及活检指标、染色体预后等级等,并比较含砷中药复方对不同年龄层U2AF1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的疗效及年龄对U2AF1突变MDS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MDS患者201例。年龄<65岁患者104例,包括U2AF1突变型20例、野生型84例;年龄≥65岁患者97例,包括U2AF1突变型19例、野生型78例。年龄<65岁的患者中,与野生型组比较,U2AF1突变型男性及IPSS-R评分≤3分的极低危/低危患者占比更高(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较低(P<0.05),外周血细胞1系减少占比较高(P<0.05)。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与野生型组比较,U2AF1突变型组MCV较低(P<0.05),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及网状纤维分级为4级的患者占比较高(P<0.05)。含砷中药复方对U2AF1突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1.5%(24/39),总反应率为30.8%(12/39);对野生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9%(110/162),总反应率为29.6%(48/162);总有效率及总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8%、84.4%、84.4%;年龄≥65岁的患者mOS为35月(95%CI :7.559~62.4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2%、58.9%、29.4%;年龄≥65岁患者mOS低于年龄<65岁者(P<0.05),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2AF1突变与MDS临床特征密切相关,但是年龄及是否U2AF1突变对含砷中药复方治疗MDS的总有效率及总反应率无明显的影响。年龄为U2AF1突变M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即年龄≥65岁患者生存期较短。  
    关键词:U2小核RNA辅助因子1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毒劳;青黄散;补肾益精方;生存分析;回顾性研究   
    61
    |
    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4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 理论研究

    中医形、气、神生命观研究取得新进展,系统梳理了形、气、神概念的认识论基础,为夯实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提供参考。

    孙晨耀, 张其成

    2025, 48(9): 1222-122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5.09.006
    摘要:摘要:形、气、神生命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从本体论层面明确了构成“人”的生命质素,对中医养生与临床实践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采用文献学与现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形、气、神概念的认识论基础。对于形的认识,基于主客体分离视角下的度量、切循、解剖及主客体统一视角下的内求体悟;对于气的认识,基于医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炼和对生理、病理现象的深入照察;对于神的认识,基于早期神灵崇拜解构背景下,医家对意识活动的觉知与分析。形、气、神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有机整体。本文阶段性阐明了“形、气、神生命观的认识如何产生”这一本始问题,有利于夯实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或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形、气、神;生命观;认识论;现象学   
    111
    |
    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0945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09
查看更多

增强出版

  • 肝豆状核变性“肝-肾-脑”轴病机制阐释及中医辨治策略 00:01:31

    肝豆状核变性“肝-肾-脑”轴病机制阐释及中医辨治策略

    2025-09-25
    播放量: 4
  • 数智中医广义望诊系统构建与思考 00:02:01

    数智中医广义望诊系统构建与思考

    2025-08-31
    播放量: 12
  • 基于“虚-瘀-毒”病机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 00:02:39

    基于“虚-瘀-毒”病机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

    2025-07-30
    播放量: 6
  • 基于逍遥散方证科学内涵探讨中医“病-证-方”的研究范式 00:01:31

    基于逍遥散方证科学内涵探讨中医“病-证-方”的研究范式

    2025-07-30
    播放量: 6
SEE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