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7 6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专题

    • 最新研究揭示,血浊理论在心肌纤维化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中药干预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病理变化,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贾思涵,连妍洁,尚菊菊,刘红旭,李思耐
      2024, 47(6): 741-74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1
      摘要:心肌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病理性重构为主要特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脏腑气化失常,精微积聚停滞,血浊内生,导致疾病发生,血浊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血浊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心肌纤维化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心脾气虚,血浊伏脉,心血不畅,无力维持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为病起之本。血浊蓄积,痰瘀互结,心脉壅塞,代谢产物积累为病进之渐。浊久蕴毒,心体胀大,心神涣散,细胞外基质重构为病重之势。治疗早期以扶正运脾、降浊复清为主,中期以化痰逐瘀、祛浊留清为要,晚期以解毒化浊、和脉复清为重。遵循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抑制氧化应激,避免细胞外基质病理性重构,改善心肌纤维化。  
      关键词:血浊理论;心肌纤维化;氧化应激;辨证论治   
      318
      |
      3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7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揭示了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中医分期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赵欣,何庆勇,王阶,贾裕智,尤雅萍,卢欣宇,吴海芳
      2024, 47(6): 747-75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2
      摘要: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经验,结合心力衰竭前期(pre-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症状期(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晚期(advanced heart failure)临床特征,探讨不同阶段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本文总结提炼水、虚、瘀3个核心证候要素,认为水饮贯穿三期始终,随着病情推进,心阳由郁转虚,饮邪逐渐深入,血瘀日益突显,病位由上焦向中下焦动态发展。提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即心力衰竭前期主要病机为肺气不利、水饮内停,治以利气宣肺、利水化饮法,代表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心力衰竭症状期主要病机为阳气虚损、水饮内动,治以升阳益气、温阳化饮法,代表方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心力衰竭晚期主要病机为阳虚血瘀、水饮上凌,治以温阳活血、利水逐邪法,代表方真武葶苈汤。临证时可根据患者兼症灵活加减,并注重患者日常调护。本文从水、虚、瘀探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分期证治规律,以期为分期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提供中医临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水饮;阳虚;气虚;血瘀;分期论治   
      240
      |
      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显示,益养丸能有效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良好。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血管健康提供新解决方案。
      陆钰原,乔佳君,刘昕怡,楚爱景,刘守尧,夏仲元
      2024, 47(6): 753-75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3
      摘要:目的评价益养丸防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患者,使用SAS 9.4软件生成随机表,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TSH抑制治疗的同时口服益养丸安慰剂;治疗组在TSH抑制治疗的同时口服益养丸。治疗周期3个月,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血脂、甲状腺功能、优甲乐(TSH抑制剂)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均未见严重安全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治疗前优甲乐用量≥100 μg/d比较,治疗前优甲乐用量<100 μg/d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益养丸能够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良好。益养丸治疗是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因素,优甲乐用量≥100 μg/d是其危险因素。  
      关键词:益养丸;气阴两虚证;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   
      112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7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理论研究

    • 在中医治疗领域,专家引入“中医状态”概念,将方证相应理论深化为“方态相应”,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思路。
      乔世杰,付超,蔡姿尧,唐文,王章林,王志斌,童康,李明珠,韩海瑞,林多多,张少栋,雷黄伟,王洋,李灿东
      2024, 47(6): 760-76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4
      摘要:方证相应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但临床疾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在现有方证相应的认知下,临床具体运用难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本文引入“中医状态”纵向分类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体质、证、病5种范畴于方证相应中,在“中医状态”纵向视域下,将方证相应理论内涵诠释为“方态相应”,即“方-生理特点”相应、“方-病理特点”相应、“方-体质”相应、“方-证”相应、“方-病”相应,以期准确把握方证相应的内涵,深化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关键词:方证相应;中医状态;方态相应   
      188
      |
      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医“筋束骨”理论的深刻内涵,为筋骨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魏光成,秦伟凯,赵勇,侯成志,班林强,卓泽川,顾金光
      2024, 47(6): 765-77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5
      摘要:“筋束骨”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源于《素问》“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元明以来,基于解剖关系的认识与病机阐释的需要,经朱丹溪、张节等医家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筋束骨”理论。“筋束骨”理论高度概括了筋骨之间、筋骨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联系。筋骨结构相连,功能相系,具体体现在骨为干,筋为刚;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诸筋者,皆属于节;谿谷属骨等方面。筋骨经络相关,脏腑相应,具体体现在阳明主润宗筋;肝主筋,肾主骨;太阳主筋,少阳主骨等方面。“筋束骨”失常是诸多筋骨疾病的总病机,筋骨形态结构改变、失于充养、邪气留居等是“筋束骨”失常的基本病理机制。“筋束骨”失常的病理状态表现在形、态两方面,形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断骨折、筋离骨错等,态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急骨痛、筋弛骨软等。“筋束骨”理论影响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等治疗原则的发展,指导了续筋接骨、理筋正骨、柔筋安骨、荣筋补骨等基本治法的应用,对于筋骨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筋束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164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8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实验研究

    • 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通过降低GRP78、IRE1、ATF6表达,减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提供新策略。
      欧晨,宋厚盼,谢薇,彭俊,曾梅艳,彭清华
      2024, 47(6): 773-78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6
      摘要:目的探讨滋阴明目方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血清组和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每组10只。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大鼠灌胃滋阴明目方(46.875 g/kg),空白血清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制备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采用衣霉素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构建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CCK-8法筛选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最优体积分数。将A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分别进行干预。干预24 h后,采用多时间动态细胞功能分析系统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微滴式数字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1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IRE1)、活化转录因子6(ATF6)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液质联用分析得到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中包含熊果苷、水杨酸、木犀草素、丹酚酸A、刺桐碱、牛磺酸、檞皮素、麦芽酚、黄芩苷、丹参素等主要化学成分。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细胞数量增多,生长较均匀,漂浮的死亡ARPE-19细胞及碎片减少;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GRP78、IRE1、ATF6蛋白表达降低,牛磺熊去氧胆酸组IRE1、ATF6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GRP78、IRE1、ATF6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滋阴明目方可以减少ARPE-19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的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GRP78、IRE1、ATF6的表达,抑制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关键词:滋阴明目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19;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1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活化转录因子6通路;凋亡   
      244
      |
      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59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揭示,白术转腰汤能有效抑制大鼠腰椎黄韧带纤维化,降低免疫炎症反应,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策略。
      温海宝,车颖,李路广,李建国,高春雨,高景华,冯蓬
      2024, 47(6): 782-79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7
      摘要:目的探讨白术转腰汤(《辨证录》转腰汤加鸡血藤、苏木、牛膝)对腰椎黄韧带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免疫调控机制。方法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氯磷酸盐组和白术转腰汤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腰椎失稳法建立黄韧带纤维化模型。白术转腰汤组灌胃白术转腰汤(13.6 g/kg),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30 d。氯磷酸盐组于造模手术后即刻及第9、18、27天沿原切口皮下注射氯磷酸二钠脂质体(5 g/L,0.5mL)。30 d后过量麻醉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大鼠黄韧带进行组织学评估,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2巨噬细胞中CD163与TGF-β1蛋白表达。②使用RT-qPCR法检测M2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及经过白术转腰汤含药血清预处理的M2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3种方式下,M2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TGF-β1、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黄韧带纤维致密、扭曲,免疫细胞浸润,CVF增加,黄韧带组织中TGF-β1、TNF-α、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磷盐酸组与白术转腰汤组细胞外基质堆积改善,黄韧带CVF降低,黄韧带组织中TGF-β1、TNF-α、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氯磷盐酸组比较,白术转腰汤组细胞外基质堆积增加,CVF升高,黄韧带组织中TGF-β1、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正常组与氯磷盐酸组未见CD163、TGF-β1蛋白表达,模型组CD163和TGF-β1蛋白大量表达并共定位,白术转腰汤组可见较多CD163蛋白表达,但TGF-β1蛋白表达极少。②与单独培养比较,共培养增加了M2巨噬细胞中TGF-β1、IL-1β及成纤维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而经过白术转腰汤含药血清预处理后的共培养下,M2巨噬细胞中TGF-β1、IL-1β和成纤维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较未预处理的共培养降低(P<0.05)。结论白术转腰汤可抑制大鼠腰椎黄韧带纤维化进程,降低M2巨噬细胞中TGF-β1和IL-1β的表达,并影响成纤维细胞TNF-α和IL-1β的表达,从而抑制M2巨噬细胞TGF-β1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抑制黄韧带炎症-纤维化正反馈的作用。  
      关键词:白术转腰汤;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炎症反应;黄韧带纤维化;大鼠;M2巨噬细胞   
      156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0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临床研究

    •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十八字诀”为慢性胃炎“炎癌转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本团队研发的中药复方慢痞消,经临床和基础研究验证其显著疗效,进一步证实了“十八字诀”的临床价值。
      贾元萍,李园,丁霞
      2024, 47(6): 792-79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8
      摘要:“十八字诀”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经验的集萃,对脾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机制的复杂过程,基于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探讨其病机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在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学术思想中,“持中央、运四旁”强调脾胃的核心地位,“怡情志、调升降”突出肝胃、肝脾、脾胃等脏腑关系,“顾润燥、纳化常”体现燥润相济、阴阳互助,恢复脾胃纳化功能的防治目的。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临床治疗中,当以脾胃为本,四旁运则五脏安;以气血为基,升降调则神机立;以阴阳为纲,润燥济则纳化常。本团队基于路志正教授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研发了中药复方慢痞消,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其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向胃癌恶性转化的疗效,进一步验证了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路志正;十八字诀;慢性胃炎;炎癌转化   
      158
      |
      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00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黄帝内经》深入探讨消渴病,提出以化湿调脾、调和肾气、阴阳皆调为治疗策略,为优化消渴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田栋,廖书琴,佟常青,张潇逸,曹娜,王维广,陈子杰,翟双庆
      2024, 47(6): 797-80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09
      摘要:消渴病在《黄帝内经》中论述较多,《素问·奇病论篇》将其归属于“奇病”范畴,体现了消渴病的难治性。本文基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认识、探析消渴病。首先,从《黄帝内经》象思维方法切入,认识到消渴病可以导致人体内在气象的变动;再以《黄帝内经》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指导,解构、分析消渴病导致气象变动的原因及精气的气化规律,认为消渴病的变动气象为“热象”。“热象”引发之因主要为脾虚湿盛,其气化规律为少阴热化,其难治性主要体现在五行失衡导致的“热象”无制。基于对消渴病热象的认识,提出消渴病以化湿调脾预防疾病、调和肾气防止传变及阴阳皆调治疗久病不愈的证治思路,以期为优化消渴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渴病;核心观念;糖尿病;热象;黄帝内经   
      143
      |
      7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01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中医脑病

    • 最新研究基于《黄帝内经》“时脏”理论,为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治疗思路。
      闫慈爱,程光宇,张洁琼,王雪晴,杨文韬,程为平
      2024, 47(6): 802-80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0
      摘要:“时脏”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其内容蕴含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脏一体”和“天人合一”的学术思想。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中医学认为,PSCI病位在脑,但痰、郁、虚、瘀等致病因素皆由五脏病损所致,因此,单纯从脑论治PSCI难免局限。本文基于“时脏”理论从四时五脏分别论述PSCI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春季气机失调则选用逍遥丸以疏肝解郁理气机,夏季血少神伤则选用天王补心丹以养血宁心安脑神,长夏脾虚痰阻则选用开心散以健脾醒神除瘀滞,秋季气少魄离则选用温肺降浊方以补肺降浊养神明,冬季髓减毒生则选用地黄饮子以豁痰填精益神智。从“时脏”理论论治PSCI体现出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为P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考。  
      关键词:“时脏”理论;卒中后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中医理论   
      115
      |
      3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血液与肿瘤

    •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理论为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视角。专家基于“脾主统血”理论,提出“药毒紫癜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以健脾益气摄血法拟定组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严香,罗美,于佳卉,张雅月,田劭丹,陈信义,兰梦好
      2024, 47(6): 808-81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1
      摘要: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病名为“药毒紫癜病”,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因肿瘤治疗手段存在差异,其发病机制复杂,致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治疗难度大。基于“脾主统血”理论,本文认为“药毒紫癜病”主因药毒直接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又攻伐脾胃,致脾气虚弱,后天之本气血化生无源。后天之本不足,精微物质不足以滋养先天,肾精亏虚,骨髓失养,化生血液功能减退,终成“药毒紫癜病”。“调平与平调”理论是本团队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整理,系统阐述了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认为以健脾益气摄血法拟定的组方治疗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符合中医方证、药证对应原则,理论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毒紫癜病;健脾益气摄血法;脾主统血   
      94
      |
      3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12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
      2024, 47(6): 813-81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2
      摘要: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对陶淑春、顾振东、吴志奎、虞荣喜、周仲瑛5位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其中,陶淑春教授遵循病机,结合脏腑及部位诊治,在临证中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顾振东教授创立急性白血病辨证体系并总结脉证规律,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吴志奎教授提出地中海贫血的病机及治法,应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虞荣喜教授提出白血病的中医辨证体系,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周仲瑛教授完善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体系,创立中医病机辨证学说,应用“瘀热”学说及“癌毒论”治疗血液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医血液病学后备人才的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同时,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中医血液病;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传承   
      80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5

      针灸推拿

    • 最新研究发现,麦粒灸能有效改善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bet和GATA3表达,恢复Th1/Th2平衡,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思路。
      朱涛,王祯芝,任佳,程艳婷,高珍,冀雨芳,苗晋玲,冀来喜
      2024, 47(6): 818-82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3
      摘要:目的观察麦粒灸对化学治疗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Th1细胞(Th1)/Th2细胞(Th2)平衡及转录因子T盒子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雄性CD-1(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麦粒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每日1次,连续3 d)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盐酸左旋咪唑组小鼠灌胃盐酸左旋咪唑溶液(10 mg/kg);麦粒灸组小鼠灸“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每穴3壮,每壮约30 s。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HE染色法观察脾脏组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T-bet、GATA3、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蛋白及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IL-2、IL-4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反应迟钝、步态不稳;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增加(均P<0.05);脾脏组织结构紊乱,脾脏组织T-bet、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GATA3、IL-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血清IFN-γ、IL-2含量减少,IL-4含量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左旋咪唑组和麦粒灸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转,脾脏组织结构改善,脾脏组织T-bet、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GATA3、IL-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血清IFN-γ、IL-2含量减少,IL-4含量增加(均P<0.05)。结论麦粒灸对化学治疗诱导的免疫抑制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调节Th1/Th2平衡,从而恢复免疫平衡状态。  
      关键词:麦粒灸;环磷酰胺;免疫抑制;Th1细胞/Th2细胞平衡;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小鼠   
      76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显示,“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能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状态,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庞永强,徐秀梅,徐彦龙,程子潇,董春璇,张燕琴,张茜,马涵
      2024, 47(6): 826-83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4
      摘要:目的观察“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三调针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治疗(调神、调反射弧、调下焦和水道),rFMS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rFMS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和rF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储尿期最大膀胱内压(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比较,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三调针法”治疗组愈显率为86.2%(25/29),rFMS治疗组愈显率为85.7%(24/28),综合治疗组愈显率为92.6%(25/27),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9%(22/29)。结论“三调针法”、rFMS均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关键词:三调针法;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脊髓损伤;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   
      71
      |
      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1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发现,益元灸通过激活AMPK-Cx43途径,改善了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储尿功能,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张芝兰,黄晓萌,韦慧麟,黄靖,尚文雅,李冰,任亚锋
      2024, 47(6): 835-84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5
      摘要: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途径探讨益元灸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储尿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8只大鼠按照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制备骶上脊髓损伤模型,待脊髓损伤模型稳定后,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益元灸组、抑制剂组、益元灸+抑制剂组,每组14只。益元灸组大鼠进行益元灸治疗,抑制剂组大鼠尾静脉注射AMPK抑制剂多索吗啡(0.2 mg/kg),益元灸+抑制剂组大鼠予益元灸联合尾静脉注射多索吗啡(0.2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连续14 d。干预结束后采用尿流动力学评价大鼠膀胱功能;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组织中磷酸化AMPK(p-AMPK)、Cx4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阳性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中AMPK、p-AMPK、Cx43、C-kit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膀胱组织中Cx43、C-kit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元灸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增高,漏尿点压力降低;细胞相对规则有序,空泡细胞减少,组织水肿减轻;膀胱组织中ATP含量减少,p-AMPK阳性表达率升高,Cx43、C-kit阳性表达率下降,p-AMPK蛋白表达升高,Cx43、C-kit蛋白表达下降,Cx43、C-kit mRNA表达下降(均P<0.05)。与益元灸+抑制剂组比较,益元灸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增高,漏尿点压力降低;细胞排列较紧密,组织水肿减轻;膀胱组织中ATP含量减少,p-AMPK阳性表达率升高,Cx43、C-kit阳性表达率降低,p-AMPK蛋白表达升高,Cx43、C-kit蛋白表达下降,Cx43、C-kit mRNA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益元灸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储尿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膀胱组织中AMPK-Cx43途径,降低膀胱逼尿肌细胞间兴奋传递,从而降低平滑肌收缩频率有关。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缝隙连接蛋白43途径;三磷酸腺苷;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88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最新研究发现,腹部推拿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通过降低HPA轴关键脏器指数,减轻海马组织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
      安成飞,张小凡,宁静,谭涛,李华南
      2024, 47(6): 845-85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6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腹部推拿组,每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及腹部推拿组采用冷水游泳联合慢性束缚法建立CFS模型,腹部推拿组大鼠以津沽脏腑推拿核心手法层按、团摩为主要干预手法,层按“关元”8 min、团摩“中脘”12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干预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腹部推拿组大鼠推拿期间仅束缚于实验台上。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主要脏器指数、海马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及海马神经元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形态学。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脏器指数上调(P<0.01);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脏器指数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核明显固缩、核膜结构破裂、边缘不规则;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部分细胞形态无异常,有少量核膜结构不清晰。其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明显;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状态良好。模型对照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减弱(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水游泳联合慢性束缚法能够模拟大鼠CFS的发生,腹部推拿能够降低CFS大鼠HPA轴中的关键脏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脏器指数,能够减轻海马组织的损伤、抑制海马细胞凋亡、增加海马细胞的活性,有助于维持海马神经元的正常生理功能。  
      关键词:腹部推拿;慢性疲劳综合征;脏器指数;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大鼠   
      65
      |
      1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2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中药撷英

    • 王欣钰,范海涛,何新阳,孙萌,姜艳艳,刘斌
      2024, 47(6): 853-86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7
      摘要:目的对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SP800301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化学结构。方法采用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葡聚糖凝胶G-75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防风多糖;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结构;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法表征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的外貌特点。结果防风多糖SP800301均一性良好,分子量为9.1 × 104 g/mol,糖醛酸含量52.72%,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4.3∶58.1∶25.4∶5.0∶7.3。主要以聚半乳糖醛酸为主链,支链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在支链末端,糖链中部分半乳糖醛酸形成了甲酯。结论明确了防风中均一多糖SP800301的化学结构,丰富了防风中多糖的化学成分内涵,为进一步研究防风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防风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防风;多糖;化学结构;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物质基础   
      73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21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 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研究团队建立了附子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经典名方附子汤基准样品及其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王雪仪,王俊帅,赵振霞,刘臻茵,王雪颖,徐冰,苏建,刘永利
      2024, 47(6): 863-87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8
      摘要:目的建立附子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附子汤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制备15批附子汤基准样品,建立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为指标性成分建立附子汤人参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15批附子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有12个共有峰,并指认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白术内酯Ⅲ 7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在0.98以上;15批基准样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分别为人参皂苷Rg1含量0.51~0.94 mg/g,人参皂苷Re含量0.34~0.62 mg/g,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转移率12.05%~26.91%;人参皂苷Rf含量0.14~0.27 mg/g,转移率11.15%~43.71%;人参皂苷Rb1含量0.41~0.76 mg/g,转移率10.53%~33.2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附子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及人参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为经典名方附子汤基准样品及其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附子汤;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特征图谱;含量测定   
      92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2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2

      标准与规范

    •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2024, 47(6): 874-88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6.019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指南;循证医学   
      295
      |
      1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3726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