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大肠癌脾虚湿热证和湿热蕴结证临床表型组的代谢组学机制
实验研究 | 更新时间:2024-01-03
    • 大肠癌脾虚湿热证和湿热蕴结证临床表型组的代谢组学机制

    • Metabolomic mechanisms for the clinical phenomes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 syndrome and dampness-heat accumulation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第12期 页码:1728-1741
    •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23.12.013    

      中图分类号: R273
    • 收稿日期:2023-03-27

      网络出版日期:2023-08-14

      纸质出版日期:2023-12-30

    移动端阅览

  • 田园, 杨忠明, 杜鑫, 等. 大肠癌脾虚湿热证和湿热蕴结证临床表型组的代谢组学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46(12):1728-174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12.013.

    TIAN Yuan, YANG Zhongming, DU Xin, et al. Metabolomic mechanisms for the clinical phenomes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 syndrome and dampness-heat accumulation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 46(12): 1728-174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12.013.

  •  
  •  

0

浏览量

93

下载量

2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大肠湿热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基于脾脏代谢组学研究肿节风总黄酮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速效救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双补丸干预雷公藤多苷致生殖损伤的作用及代谢组学分析

相关作者

吴深涛
杨千晶
马运涛
王斌
任越
庞湃
赵子琪
朱磊

相关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分化发展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