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新闻公告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收录情况
获奖情况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46
卷
第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医治未病”专题
试用临界慢化原理探讨常见未病状态——血糖失稳态
石康乐,刘晓玉,胡影,王晓聪,杨方燕,雷聪,王诗尧,于欣萍,王娟,于越凡,孟庆刚
2023, 46(8): 1037-104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1
摘要:中医学使用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状态界定人的健康,即健康是人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整体动态平衡的稳态。稳态失衡则进入狭义的未病状态,邪正相争,存在向愈与向疾的两种演化趋势,一旦扰动过强或干预不力,则系统持续失稳,突变形成疾病稳态。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原则,贯穿中医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临床过程始终,对于多种疾病未病人群的筛查与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生理意义巨大、病理影响广泛的血糖失稳态,详述其防治意义、筛查现状与干预方式,系统分析其作为多种重大疾病未病状态的临界慢化原理,阐释中医治未病方法论所蕴含的基于系统整体性与开放性的藏-象映射模型思维、基于系统动态发展的临界慢化模型思维,探讨基于中医四诊合参的未病状态识别与干预路径,以期为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中医诊疗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未病;血糖失稳态;临界慢化;藏象
102
|
3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3, 46(8): 1048-106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2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体质;量表
214
|
14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
《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 46(8): 1063-107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3
关键词:高血压病;治未病;指南
165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未病干预指南
《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23, 46(8): 1076-108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4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预防;指南
107
|
8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中医体质
基于中医体质三论的中医体质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性探讨
陈顺琪,资艳,宗玉涵,蔡煜阳,魏巍,曲淼,王济
2023, 46(8): 1088-109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5
摘要:神志活动与心理状态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是中医体质学和心身健康共同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医体质学作为中医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类本质的身心健康状态,心理学则对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深入研究,彼此既各具特点,各有侧重,又在研究目的、学科发展、理论构成、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联系,研究领域有所交叉。本文根据中医体质学3个关键科学问题,从“体质可分”的体质类型与心理分型,体质可辨与心理测量,“体病相关”与身-心整体疾病,“体质可调”与心理可易4个方面,比较与梳理两学科的分类方法、形成因素、外在表现形式、测量研究方法、临床应用等领域,认为中医体质学和心身健康互动两分支学科可以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开拓新的交叉研究领域。
关键词:中医体质;体质;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障碍;交叉学科
49
|
7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理论研究
鉴于形气神一体化理念的慢性肾脏病形气神同调理论探索
任雪雷,杨丽平,王宇阳,冒慧敏,马放,汤文丽,张月,占永立
2023, 46(8): 1094-109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6
摘要:从古代哲学视角的形、气、神内涵,阐述中医学形气神一体化生命观。形气神间的动态协调失衡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本文基于此阐述慢性肾脏病形气神同调的临床辨治理念。调形为先,旨在调理病体,调有形之形以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症状及体征,调无形之形以滋化源、截病势,体现朴素的辨病辨证观。调气为要,慢性肾脏病1~2期重在调整肺、脾、肝、肾气化功能,3~5期重在蠲除浊毒以复气化,蕴含一元的恒动变化观。调神为制,是以药物调神和八段锦导引等非药物调神,共同优化慢性肾脏病的慢病管理,内核为御摄形气的整体观。慢性肾脏病形气神同调,以延缓病情进展,探索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新思维。
关键词:形气神一体化;形气神同调;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八段锦
59
|
45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痰瘀对鼻鼻窦炎嗅觉障碍的影响
孙唯嘉,张路,秦玲利,朱雪莹,蔡丽珍,高越,陈典,蔡雅杰
2023, 46(8): 1100-110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7
摘要:鼻鼻窦炎是造成嗅觉障碍的主要病因,且此类嗅觉障碍缠绵难愈,符合“久病入络”理论中慢性迁延性疾病“久”而“顽”的发病规律。中医学认为,络脉病变多凝痰聚瘀,按邪气入络的3个阶段以中西医互参的方法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认为鼻鼻窦炎嗅觉障碍初期多因外邪袭络,痰浊内生;中期多因痰结肺络,凝涩血运;末期多由痰瘀互结,浊毒伤络所致。治疗分别以清浊化痰、活血化瘀、祛邪解毒为原则。此外,鼻鼻窦炎嗅觉障碍存在微循环障碍、炎症因子增多、脂质代谢紊乱、诱导细胞凋亡等现代生物学机制,为从痰瘀认识和诊疗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从痰瘀探讨“久病入络”所致的鼻鼻窦炎嗅觉障碍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为无法满足西医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诊疗方案。
关键词:鼻鼻窦炎;嗅觉障碍;久病入络;痰瘀;理论探讨
51
|
2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基于运气七篇论“燥”的属性与治疗
邓嘉帅,熊为锋,贺娟
2023, 46(8): 1106-111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8
摘要:燥作为中医学病因病机的重要概念,古今医家多认为其由火热伤阴、津液干涸所致,对“阳衰而燥”的认识尚有不足,临床应用亦有局限。《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载燥之条文约占全书近九成,不论是将燥与寒凉之金相配,还是由燥作为主运或客气时所影响的气候、物候乃至疾病均存在阳衰之凉的特征,抑或治疗燥证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均强调阳气渐衰之凉为燥的根本属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燥与凉之间的密切联系,探索后世医家对阳衰而燥的认识及应用,希望能够为今后对燥的研究提供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燥;燥金;五运六气;运气七篇;阳虚而燥
27
|
9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黄帝内经》“肝风病证”对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辨治的启示
金珏,陈晓
2023, 46(8): 1111-111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09
摘要:《黄帝内经》中的“肝风病证”不同于今日的“肝风”病机。通过挖掘《黄帝内经》“肝风病证”的核心病机及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启发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的临床辨治。《黄帝内经》“肝风病证”是因肝虚受风而发,脏虚与外感并存,以肝虚风动为核心病机,是以悲、怒、憎等多种情志变化并见或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志病证。西医学认为,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是抑郁症中特殊的一类,抑郁与焦虑并见或交替出现,复杂多变,辨治困难,尚无明确的治疗措施。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情志病范畴,此病与“肝风病证”的表现相似,因此,可参考肝虚风动、肝气郁滞逆乱的病机及肝病类风的特征,以补肝治风为基本治则,选用《备急千金要方》补肝汤或《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大补肝汤治疗。本文借鉴“肝风病证”以肝虚风动为核心病机,阐释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这类情志疾病的发病内涵,并参考后世的治法方药,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黄帝内经;肝风病证;情志病;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
34
|
26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实验研究
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
贾凡,赵红玉,郑冬雪,陈如枫,陈彤,郁悦,张娜娜,朱诗琴,张武凡,王超颖,赵一鸣,刘新敏
2023, 46(8): 1117-112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0
摘要: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信号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来曲唑联合高脂饮食构建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0.157 5 g/(kg·d)]和半夏泻心高、中、低剂量组[半夏泻心汤加减方26.46、13.23、6.615 g(kg·d)],每组大鼠6只,灌胃相应药液2周。使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大鼠卵巢组织中PI3K/Akt/GLUT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泡结构失常,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并可见较多囊状扩张卵泡;睾酮(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1 mRNA水平和PI3K、p-PI3K、Akt1、p-Akt1、GLUT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高剂量组、半夏泻心中剂量组、半夏泻心低剂量组可见黄体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且颗粒细胞层数增多、囊状扩张卵泡数目减少甚至消失;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高剂量组T水平降低,半夏泻心高剂量组TC、TG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高剂量组、半夏泻心中剂量组、半夏泻心低剂量组PI3K、Akt1 mRNA水平有上升趋势,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高剂量组、半夏泻心中剂量组GLUT4 mRNA水平有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高剂量组、半夏泻心中剂量组、半夏泻心低剂量组p-PI3K、GLUT4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可改善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生殖内分泌水平,治疗PCOS,其作用机制与调控PI3K/Akt/GLUT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有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I3K/Akt/GLUT4信号通路;半夏泻心汤;二甲双胍;大鼠
31
|
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基于NMDAR调控线粒体自噬探讨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梓婷,张秀丽,刘桐赫,施佳仪,向韵,周梓洋,谢乐,刘芳,曾珊珊,杨瑾昱,伍大华,曾晶
2023, 46(8): 1128-113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1
摘要:目的探讨滋肾活血方通过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促进线粒体自噬,从而减轻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VD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0.45 mg/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组(8.9 g/kg)、滋肾活血方中剂量组(17.8 g/kg)、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35.6 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14 d。通过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估。50只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马来酸氢盐(MK-801)组(1 mg/kg)、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35.6 g/kg)、滋肾活血方高剂量联合MK-801组(35.6 g/kg+1 mg/kg),每组10只。MK-801组在造模后连续7 d腹腔注射MK-801,滋肾活血方高剂量联合MK-801组灌胃高剂量滋肾活血方联合腹腔注射MK-801。灌胃给药14 d。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ark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NK1、Parkin、抗增殖蛋白2(PHB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PINK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海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实时荧光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A(NR2A)、NMDAR2B(NR2B)mRNA及NR2B蛋白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多奈哌齐组与滋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与滋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Parkin、PINK1、PHB2、LC3Ⅱ/Ⅰ蛋白表达增加(P<0.01),p62蛋白表达减少(P<0.01),PINK1、NSE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SOD含量增加(P<0.01),MDA含量减少(P<0.01);MK-801组大鼠海马Parkin、PINK1、PHB2及LC3Ⅱ/Ⅰ蛋白表达减少(P<0.01),p62蛋白表达增加(P<0.01),PINK1、NSE平均荧光强度减弱(P<0.05,P<0.01),SOD含量减少(P<0.05),MDA含量增加(P<0.01)。与MK-801组相比,滋肾活血方高剂量联合MK-801组大鼠海马Parkin、PINK1、PHB2、LC3Ⅱ/Ⅰ蛋白表达增加(P<0.01),p62蛋白表达减少(P<0.01),PINK1、NSE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SOD含量增加(P<0.01),MDA含量减少(P<0.01),NR2B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滋肾活血方可能通过NR2B介导的PINK1/Parkin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自噬,从而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
关键词:滋肾活血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海马;大鼠
40
|
2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胚胎滋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唐思玲,梁潇,李荣霞,宿滋,刘雪平,杜惠兰,段彦苍
2023, 46(8): 1139-114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2
摘要:目的探讨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胚胎滋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胚胎丢失率的影响。方法将90只6~8周龄CBA/J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屈孕酮组和寿胎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与BALB/c雄鼠合笼建立正常妊娠小鼠,其他组雌鼠与DBA/2雄鼠合笼建立RSA小鼠模型。合笼前14 d开始每日给药,寿胎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寿胎丸7.58、15.17、30.33 g/kg灌胃,地屈孕酮组以地屈孕酮0.003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至妊娠第6天(PD 6),各组随意选取9只孕鼠麻醉处死后剥离胚胎,HE染色观察PD 6小鼠母胎界面滋养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胚胎滋养细胞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及mRNA表达。各组其余孕鼠继续给药至妊娠第14天(PD 14),麻醉处死后观察胚胎丢失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孕鼠胚胎滋养细胞中上皮细胞标记物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 <0.05),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 <0.05),胚胎丢失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寿胎丸组及地屈孕酮组胚胎滋养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 <0.05),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 <0.05),其中寿胎丸中、高剂量组及地屈孕酮组更为明显,寿胎丸低剂量组胚胎丢失率有所降低(P >0.05),寿胎丸中、高剂量组及地屈孕酮组胚胎丢失率下降(P <0.05)。结论寿胎丸能降低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滋养细胞内β-catenin信号分子,促进EMT改善胚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以利于胚胎在宫腔内着床而发挥保胎作用。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寿胎丸;滋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小鼠
27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临床研究
从毒损络脉论治运动神经元病
增强出版
陈琛,邹忆怀,宁艳哲,喻鑫,陆梦馨,徐玲玲,陈天竹,吴康
2023, 46(8): 1150-115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3
摘要:运动神经元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痿痉并病”范畴,属临床难治性疾病,对于该病的辨证治疗诸多学者各有创见,但并无明确的共识。毒损络脉从王永炎院士提出的“毒损脑络”学说发展而来,诸邪蕴积成毒,毒邪损络,扩散蔓延,直接损伤脏腑形质,形质败坏而使病情迅速恶化。结合中医学理论及现代研究,本文认为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与运动神经元病病变的隐匿性、广泛性、难治性等特点相吻合,提出毒损络脉可能是运动神经元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即外感、内伤之毒邪胶结壅塞于髓络,毒损髓络,气血失调,代谢失衡,继而脑髓与脊髓损伤则发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而由毒损络脉延伸出气虚、内风相关病机,气虚与毒损络脉互为影响导致患者病情日趋加重,运动神经元病筋脉之风象可能由毒损络脉引动,由此提出解毒通络以祛邪、补气育阴以固本的治疗原则,强调益气解毒、育阴熄风,兼以通络的治法,以期拓宽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毒损络脉;气虚;内风;益气解毒;育阴熄风;通络
46
|
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从精气神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疲乏的辨治思路
方慧,刘宏潇
2023, 46(8): 1156-116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4
摘要:疲乏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症状,亦是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三大元素,精是化生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亦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精气神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本文通过对精气神的概念及相互作用的认识,结合强直性脊柱炎肾精亏虚、湿热痹阻、阳虚寒凝的病机特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疲乏与脾肾密切相关,精亏、气滞、神少是其核心病机。本病以肾精亏虚、精不养神为本,脾虚湿阻、气滞神疲为患。治疗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培其本,清热化湿、理气调神复其用。临证当辨别标本缓急、虚实轻重,加减化裁,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疲乏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气神;强直性脊柱炎;疲乏;治法
32
|
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9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基于“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探讨再发性尿路感染辨治思路
高梦琦,张传龙,庞博,王佳喆,韩佳童,刘世巍
2023, 46(8): 1161-116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5
摘要:再发性尿路感染(R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老年、绝经后妇女及免疫缺陷人群,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是临床治疗难题。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理论,结合西医学病理机制,探讨RUTI的核心病机与辨治思路。中气不足、湿浊伏邪、流连阴窍是RUTI的核心病机;中气不足,脾失谏议为发病基础;脾虚水湿不运,湿浊客于阴窍为发病诱因;中气不足,无力祛邪,湿浊伏于下焦,流连不去,成为伏邪,伺机而发,是RUTI反复发作之根源。治疗方面,重视患病人群特点,以中气为重,调平扶正贯穿始终。发作期攻补兼施,以调平为贵;缓解期调养中气,以扶正为要。以期充实RUTI从中气论治的理论依据,为其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再发性尿路感染;中气不足;免疫监视;调平扶正
22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39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多发性肺结节诊疗策略
吕明圣,王洪武,李磊,王雅惠,洪沁妍,方碧霞,卢兰兰
2023, 46(8): 1166-117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6
摘要:多发性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早期筛查并合理干预高危结节是本病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对于肺结节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本文基于中医络病理论,提出内外相合、正虚络结是肺结节的基本病理基础,肺络阳虚不化、阴形累聚伏结是其关键病机,癌毒内蕴是结节恶化的中心环节。本文结合西医学的研究进展,论述中低危及高危肺结节的诊疗策略,总以扶阳抑阴、通络散结为基本治法进行辨证施治,益气温阳、化痰消瘀、解毒消积等多法并举,使气血通畅,阴阳既济,则结节无所复生。
关键词:肺结节;络病;阳化气;阴成形;癌毒
35
|
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40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血液与肿瘤
探讨从肺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王依丹,谢二帅,刘文宾,吴迪炯,张宇,武利强,王珺,陈信义,叶宝东
2023, 46(8): 1172-117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7
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中医学“血证”“紫癜”等范畴。古今医家多从脾或脾肾论治,亦有少数医家从心、肝论治。基于临证经验,发现从肺论治ITP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从“肺为血脏,助化血液”“金水相生,共化精血”的理论出发,系统提出了“肺气助脾统摄血液”及“肺气助心运行血液”的肺调控血液的观点。总结ITP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肺脏受邪、肺气不足、阳虚外寒,提出补益肺气、清热泻肺、滋阴降逆、温肺散寒的治疗法则,并推荐具体方药。从肺论治为中医治疗ITP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肺;血证;病机;辨证
41
|
2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4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针灸推拿
基于远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脊柱形态检测技术探讨气功顺腹式呼吸对脊督一体结构的调节效应
刘孟,吕天宜,闫康,张超阳,赵希瑞,王若昊,魏玉龙
2023, 46(8): 1178-118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3.08.018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督脉各腧穴温度变化及脊柱形态变化,探讨气功顺腹式呼吸对脊督一体结构的调节效应。方法纳入68名健康大学生为受试对象,按照1∶1的比例SPSS软件随机分配系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三圆式站桩进行顺腹式呼吸练习,对照组仅进行三圆式站桩干预,2组均训练8周。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检测,远红外热成像仪测量督脉各腧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温度,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脊柱各椎体(第一胸椎至第一骶椎)间夹角,比较干预前后2组变化。结果远红外热成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大椎、身柱、神道、命门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形态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第10胸椎/第11胸椎、第4腰椎/第5腰椎夹角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功顺腹式呼吸对督脉气血运行及脊柱稳定性均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关键词:顺腹式呼吸;气功;督脉;脊柱;远红外热成像;脊柱形态检测
33
|
2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54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0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