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7 1

      引航之声

    • 王永炎
      2024, 47(1): 1-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明互鉴在中医药学科建设中的启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生命科学特色及学科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文明互鉴是历史的必然,中医药研究者需关注东西文明的共同性,恪守国学原理,回归原象创生性,并开放兼容古今中外一切科技人文成就;中医药学科建设应凸显生命科学特色,充分发挥华夏文明哲理在治未病方面的指导作用。此外,中医药学应敏锐地认识到信息守恒定律和量子力学等领域的新发现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加强中药材品质性效用的研究,并动态更新利于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文明互鉴是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必然,提出了学科建设应凸显生命科学特色,并探讨了学科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文明互鉴;中医药;学科建设   
      257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5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专家述评

    • 高颖
      2024, 47(1): 4-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2
      摘要:病证结合是中医整体观指导个体化施治的诊疗模式。构建“疾病-核心病机-关键证候-系列方药”一体的诊疗方案,是集30余年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的具有高度共识的临床诊疗与研究范式,体现了由疾病病理特点入手认识核心病机,进而把握影响预后的关键证候及其演变规律,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系列方药应用,达到理法方药完整统一的临证思路。本文主要从病证关联、证候诊断、创新病机,以及系统辨治方案、早期通治方案、中西融合方案等层次围绕“病-机-证-治”的辨证思维过程进行阐述,并对近期发布的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进行要点释义,以提高临床医生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实践能力与诊疗水平。  
      关键词:病证结合;脑卒中;诊疗方案;指南   
      663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56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中医药防治脑病”专题

    • 刘佳,关晓睿,张靖泽,杨琦,芮一峰,高颖
      2024, 47(1): 9-1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3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治疗前后血清糖酵解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益肾达络饮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多发性硬化专病门诊的28例RRMS患者作为RRMS组,并对其中13例患者益肾达络饮治疗前后配对样本(益肾达络饮治疗前组和益肾达络饮治疗后组)进行比较,同时招募性别及年龄匹配的2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信息,以扩展残疾量表(EDSS)评分评估RRM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和SP-X多重细胞因子分析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2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种细胞因子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RRMS患者血清HIF-1α和细胞因子相关性,HIF-1α和细胞因子与患者病程、发作次数、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RMS组患者血清HIF-1α、IL-4、IL-6、IL-8、IL-10、IL-12p70、IFN-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益肾达络饮治疗前组比较,益肾达络饮治疗后组患者血清HIF-1α、IL-4、IL-6、IL-12p7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RRMS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IL-6(r=0.452,P=0.016)和TNF-α (r=0.524,P=0.004)水平呈正相关,IFN-γ水平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r=-0.423,P=0.025),IL-4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r=-0.385,P=0.043),TNF-α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397,P=0.037)。结论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对RRMS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RRMS患者血清糖酵解相关蛋白HIF-1α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关键词:益肾达络饮;多发性硬化;缺氧诱导因子-1α;糖酵解相关蛋白;细胞因子   
      118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56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李丹溪,任北大,韩芳,曹克刚
      2024, 47(1): 16-2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4
      摘要:偏头痛是临床多发的慢性发作性神经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发作-缓解”特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中医学理论中,偏头痛属“头痛”“头风”等疾病范畴,气血失调是其发病基础,气虚血瘀是其重要病机。神经血管单元的生理功能与气血密切相关。本文围绕神经血管单元这一研究热点,从微环境稳态失调及各细胞成分交互作用的角度,梳理脑微观气血理论的生理基础,阐释偏头痛的气血病机的科学内涵。神经血管单元微环境稳态失调,参与偏头痛病理机制,契合偏头痛气血病机,主要体现在气虚固摄失权、卫外失司、气化失常,以及邪毒积聚、瘀血阻滞等方面。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对偏头痛的气血病机进行深入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偏头痛疾病发展规律,可为中医药从气血论治偏头痛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偏头痛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偏头痛;神经血管单元;气血理论;病机;气虚血瘀   
      145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5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陈天竹,陈天岩,张勇,吴康,金贺,邹忆怀
      2024, 47(1): 24-2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5
      摘要:易和康复技术融合传统中医康复治疗与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理念,是分期论治中风后偏瘫的临床康复疗法。本文以“易”“和”源流注疏为基础,梳理中医学与西医学医易相通、体用通和的观点。基于中风后偏瘫病机探析“易”“和”内涵,认为本病是微观机体“失易”与宏观功用“失和”综合导致“紧”的运动模式与异“动”的病理进程,具体包括阳气移易、形质失用,筋脉反易、神机失调,脑络变易、形神失守。以“松静”康复观为指导,易和康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康复各期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弛缓期易阳以静、和形以松,以被动康复模式维持外周运动链;痉挛期易神以静、和筋以松,以助动康复模式改善中枢运动功能重塑性;相对恢复期易络以静、和脏以松,以主动康复模式形成中枢-外周-中枢康复闭环控制。  
      关键词:易;和;中风病;偏瘫;康复;松;静   
      162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56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理论研究

    • 贺娟
      2024, 47(1): 30-3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6
      摘要:目前的中医学框架,是将中医学视为以脏腑为核心,外合体、窍、华、时的一种医学体系,药物、针石、按蹻等治病方法是涵摄于理论体系下的具体临床应用。但对《黄帝内经》医学理论进行还原与解析则会发现,《黄帝内经》早期的医学理论是基于针石外治与药物内治不同医学实践方法的发育。与后世所倡导的药物内治之脏腑医学不同,《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主体是基于针石外治形成的身形医学。这一体系除经脉、腧穴、针刺疗法等理论外,尚包括五体核心论、表里层次疾病传变论、营卫理论、虚实病机论、补泻治病法等,与脏腑医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笼统地将两种体系下的理论归纳为一体,导致了理论自身的冲突及与临床的脱节,需要甄别与还原。  
      关键词:黄帝内经;医学体系;针石;五体;外治;营卫   
      318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6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罗婧涵,袁慧敏,李奥柔,郑丰杰
      2024, 47(1): 37-4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7
      摘要:“动气”指以肚脐周围跳动为特征的病证,首见于《难经》。《伤寒论》中的“脐上筑”“脐下悸”“心下悸”皆属动气范畴。通过整理《伤寒论》对脐上悸、脐下悸的治疗思路,总结出动气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水饮内停。水饮是造成动气的关键因素。动气为病,即使有表证,亦不可发汗、攻下,若误治则会虚其阳、竭其阴、动其水,以致变证丛生;扶其阳气,利其水邪方为正治之法。茯苓、桂枝是张仲景治疗脐上动气和脐下动气的常用药对,体现了健脾通阳、化气行水的治疗方法。元代医家张璧师法张仲景,以崇土利水法治疗动气,补脾并兼顾肝、心、肺、肾四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创保命四气散(枳壳散、茯苓散、防葵散、前胡散),分别主治动气在脐之上、下、左、右,对临床治疗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脐旁动气;伤寒论;保命四气散;温阳化气行水;气机升降   
      123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邹怡萌,邹纯朴,陈晓,朱杨壮壮,苏琳,胥孜杭
      2024, 47(1): 42-4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8
      摘要:“肺主皮毛”理论一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西医学中肺与皮肤在生理和疾病中的关联性并不密切。这两种医学观点的差异引发了对“肺主皮毛”理论在西医学中的科学阐释和临床运用的迫切需求。故本文旨在从“肺主皮毛”的中医内涵和历史沿革出发,探讨“肺主皮毛”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以及肺与皮肤在西医学中的相关性。此外,还将通过探讨西医学中肺病与皮肤病的共同病理标志物,以及肺与皮肤共病等,以期为肺病与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和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肺主皮毛”理论融入西医临床实践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帝内经;肺主皮毛;中医;西医;标志物   
      187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实验研究

    • 秦书敏,李玉龙,杨元明,陈慰欢,吴皓萌,郑欢,黄绍刚
      2024, 47(1): 49-6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09
      摘要:目的建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20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每组40只,共8周。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人工高湿环境及醋酸灌肠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分别于第1、2、4、6、8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24 h进食量与饮水量、粪便含水率,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特点,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内脏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结果造模第1~8周,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均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在造模第2~8周末24 h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造模第2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醋酸+应激组和感染+应激组大鼠24 h饮水量较正常组降低;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在造模第1、6、8周末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和醋酸+应激组大鼠活动总距离均低于正常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造模第1、4、8周末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组下降,且在第4、8周末较醋酸+应激组也降低(均P<0.05)。感染+应激+外湿组大鼠在第1周末60和8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下、第4周末40、60、80 mmHg压力下和第6、8周末20、40、80 mmHg压力下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造模第2、4周末各干预组大鼠结肠黏膜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程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6、8周末各干预组肠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肠黏膜恢复正常。造模的第6、8周末,感染+应激组、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组织5-HT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第4周末,感染+应激+外湿组及醋酸+应激组大鼠结肠组织AQP4含量较正常组降低,第6周末,除醋酸+应激组外,其余各组AQP4含量均低于正常组,且感染+应激+外湿组低于醋酸+应激组(P<0.05);第8周末,仅感染+应激+外湿组AQP4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采用旋毛虫感染、慢性束缚应激及人工高湿气候复合因素能够制备出较稳定的PI-IBS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关键词: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湿证;病证结合;模型;大鼠   
      109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6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王昭,于昕,武丽丽,刘鹏飞,于潇,刘金星
      2024, 47(1): 62-6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0
      摘要:目的基于线粒体探究补肾养精汤改善高龄不孕症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雌性6~8周龄15只、10月龄45只,雄性6~8周龄10只。雌性6~8周龄小鼠为青年组,10月龄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龄组、脱氢表雄酮(DHEA)组和补肾养精汤组。DHEA组和补肾养精汤组分别给予DHEA 11.26 mg/(kg·d)、补肾养精汤11.41 g/(kg·d),青年组和高龄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5 d。收集各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和受精卵数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采用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观察线粒体分布情况,JC-1试剂盒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相比,高龄组小鼠获卵数、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均明显下降(P<0.01);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减少、分布异常率增加、膜电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fn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与高龄组相比,补肾养精组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和体外受精率均明显增加(P<0.05),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增加(P<0.05),异常分布率降低,膜电位上调(P<0.05),Mfn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均P<0.01)。与DHEA组相比,补肾养精组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和体外受精率增加,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增加、异常分布率降低、膜电位上调,Mfn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其中卵母细胞数量和Mfn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肾养精汤可能通过上调Mfn2 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卵母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分布和功能,从而提高卵母细胞质量,这是临床应用补肾养精汤改善卵巢功能、治疗高龄不孕症的可能机制之一。  
      关键词:高龄不孕症;卵母细胞;线粒体;线粒体融合蛋白2;补肾养精汤;小鼠   
      64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7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杨双庆,马俊福,孟庆良,丁明辉,刘亚伟,张苏丹,王妍琦,李锦锦,李玉洁,冼锦忠
      2024, 47(1): 70-8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1
      摘要:目的基于护骨因子(OPG)/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NF-κB受体激活蛋白(RANK)信号通路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骨破坏与骨保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0.01 g/kg)、桂枝芍药知母汤低剂量组(8.6 g/kg)、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剂量组(17.2 g/kg)、桂枝芍药知母汤高剂量组(34.4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大鼠第1、8天使用牛Ⅱ型胶原蛋白(100 μg)复制CIA模型,在大鼠左足足底和尾根部位注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4周。监测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及关节炎指数(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RANKL、OPG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踝关节中RANKL、RANK、OP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一般状态欠佳,足趾肿胀明显,AI评分升高,血清RANKL含量升高、OPG含量降低,踝关节RANKL、RANK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芍药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与AI评分下降,血清RANKL含量降低、OPG含量升高,踝关节中RANKL、RANK 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OPG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踝关节RANKL/OPG值降低(均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能够改善CIA模型大鼠关节的骨破坏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ANKL水平、降低RANKL/OPG值、调控骨平衡有关。  
      关键词:桂枝芍药知母汤;护骨因子/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NF-κB受体激活蛋白信号通路;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骨代谢;骨平衡;大鼠   
      81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7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黄家伟,郝宏文,杨宗贤,赵荣华,王道涵
      2024, 47(1): 81-9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2
      摘要:目的探究健脾止动汤对抽动障碍小鼠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及海马中连接蛋白43(Cx43)及连接蛋白30(Cx30)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造模组(45只),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350 mg/kg,每日1次,连续7 d)建立抽动障碍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刻板行为评分评价造模是否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29.5 mg/kg)和健脾止动汤组(17.8 g/kg),每组15只。灌胃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刻板行为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PCR法分别检测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及海马中Cx43、Cx30蛋白阳性表达、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刻板行为评分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小鼠刻板行为评分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质、纹状体、下丘脑、海马Cx43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皮质、海马Cx43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健脾止动汤组皮质、纹状体、海马Cx43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泰必利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皮质Cx43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质、纹状体、下丘脑、海马Cx30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纹状体、下丘脑Cx30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健脾止动汤组皮质、纹状体、海马Cx30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泰必利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海马Cx30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质、纹状体、海马Cx4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皮质Cx43蛋白表达升高,健脾止动汤组皮质、纹状体、海马Cx4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质、海马Cx30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皮质、海马Cx30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质、纹状体、海马Cx43 mRNA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皮质、纹状体、海马Cx43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质、海马Cx30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皮质、海马Cx30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及海马Cx43、Cx30表达降低可能参与抽动障碍小鼠刻板行为发生,健脾止动汤的干预机制可能与增加各脑区Cx43、Cx30表达有关。  
      关键词:健脾止动汤;抽动障碍;连接蛋白43;连接蛋白30;脾主肌肉;小鼠   
      72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临床研究

    • 张晋锐,吴圣贤,杜雅薇
      2024, 47(1): 92-9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3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归属于中医学“脉痹”的范畴,寒邪是其重要病因之一。寒性凝滞收引,易使血管直径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目前,关于寒邪导致脉痹的病因学理论尚未得到完全阐发,本文基于“寒中于暮”中“暮”的解释——“营”“岁暮”“日暮”“阳衰阴胜之时”,提出寒邪易伤营血而致脉痹的观点,并论述了寒邪伤脉的病机。从外环境来看,寒邪伤脉是有一定条件的,四季在冬,日在夜半;从内环境来看,寒邪伤脉可分为寒伤、寒郁、寒结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阳气的强弱是寒邪致病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从“寒中于暮”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为进一步阐明该病发病机理、拓展其临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寒中于暮;寒邪   
      99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高敏,丁樱,吴瑞红,任献青,徐炎,韩姗姗,代彦林,黄岩杰,杨晓青,徐闪闪
      2024, 47(1): 97-106.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4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肾脏微观血瘀证与肾脏病理分级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例HSPN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六项、肝功能)及肾脏病理指标进行规范化梳理,根据肾脏病理微观病变指标判断肾脏血瘀证严重程度,将肾脏微观血瘀证分为脉络不和、死血凝着和肾内癥积3个类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及肾内癥积型与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中医证候下的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肾脏微观血瘀证不同类型的HSPN患儿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纤维蛋白原与肾内癥积形成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594(95%CI为0.540~0.633,P<0.001);敏感度0.447,特异度0.725,约登指数0.172,对应切点的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为3.755 g/L。④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肾脏病理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分级、Bohle A分级均与肾内癥积积分呈正相关性(r=0.176,r=0.315,r=0.656;均P<0.001)。⑤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肾脏病理ISKDC分级、Bohle A分级也与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均呈正相关(r=0.157, r=0.377, r=0.429;均P<0.001)。结论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既能反映肾脏血瘀证的轻重,也能反映肾脏病理的轻重及远期预后。白蛋白指标和尿蛋白分级可反映肾脏微观血瘀证早期病变(脉络不和型);纤维蛋白原含量随肾脏微观血瘀证的加重而增加,主要反映其后期病变及肾内癥积指标的形成和强弱,可作为辅助判断HSPN患儿肾脏病理中出现不可逆病变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凝血指标;血瘀;纤维蛋白原   
      81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8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黄雪莹,张宁,石凯峰,闫璞,李翔宇,张倩,王鑫,姚国召,黄莺,李同侠
      2024, 47(1): 107-11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5
      摘要:目的观察“三级医院—社区一体化”中医管治结合方案干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朝阳区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对照组63例。试验组实施“三级医院—社区一体化”中医管治结合方案(包括中医辨证养生、慢病管理、中西医诊疗综合方案),对照组执行目前社区现有慢病诊疗管理方案(包括定期复诊的慢病管理、西医诊疗方案)。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以及24 hUTP、Scr、eGFR有效率,糖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GHB)]达标率,患者慢性病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利用度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24 hU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24 hUTP、Scr、e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24 hUTP、Scr、eGFR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78.3%、48.3%、50.0%,对照组分别为35.0%、18.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DL-C、TG、GHB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75.0%、83.3%、71.7%,对照组分别为56.7%、63.3%、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和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比较,试验组住院次数减少,住院费用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医院—社区一体化”中医管治结合方案的应用具有改善患者肾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提高患者自身管理水平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节省社会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利用度。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辨证;中医养生;慢性病管理;管治结合;一体化;随机对照试验   
      50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针灸推拿

    • 陈金平,刘志凤,于天源,王厚融,张英琦,官乾,徐亚静,杨震杰,萨出拉,张润龙,张汉钰,刘家玥,孙佳伟
      2024, 47(1): 116-12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轻型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细胞介素-17F(IL-17F)、白细胞介素-17受体C(IL-17RC)、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剂1(Act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及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即刻镇痛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12只/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复制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使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在大鼠患侧殷门、承山、阳陵泉依次进行点法、拨法、揉法,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抓握束缚,干预1次。采用机械痛实验与冷板实验评价即刻干预后大鼠对机械刺激、冷刺激的反应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TRAF6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Act1、TRAF6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M1型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推拿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T)降低,冷敏阈值升高;推拿手法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PMWT升高,冷敏阈值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推拿组大鼠PMWT升高,冷敏阈值降低(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TRAF6、Act1的mRNA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上述指标mRNA表达均降低(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TRAF6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IL-17F、TRAF6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分化簇40(CD40)平均荧光强度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CD40平均荧光强度减弱(均P<0.05)。结论“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1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Act1、TRAF6的表达及M1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实现的,从而有即刻镇痛的作用。  
      关键词:推拿;小胶质细胞;殷门;承山;阳陵泉;大鼠   
      98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8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张建云,梅紧紧,张帅迪,顾昌宇,李晶晶,郭健,冯晓东,李瑞青
      2024, 47(1): 124-13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7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相关因子的变化,评估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任意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任意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造模后第3天,电针组选取督脉穴位“大椎”“脊中”“后会”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采用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和电生理描记法检测大鼠肌张力,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比色法检测大鼠皮质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GCL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大脑皮层GSSG、MDA含量增加,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GR、GCLC、GCLM、GPX4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大脑皮层GSH、CAT、SOD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大脑皮层GSSG、MDA含量降低,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GR、GCLC、GCLM、GPX4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大脑皮层GSH、CAT、SOD含量增加(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的肢体痉挛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有关。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痉挛;督脉;电针;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氧化应激;大鼠   
      62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9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标准与规范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结合循证小组
      2024, 47(1): 133-14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8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儿童;中西医结合;指南   
      186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59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
      2024, 47(1): 141-14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1.019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维持治疗;专家共识   
      576
      |
      0
      |
      0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9016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