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7 4

      引航之声

    • 中医药图书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当前中医药图书出版业存在的挑战,笔者深入剖析了九个关键问题,旨在指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更将为整个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解决这些核心问题,我们有望见证中医药图书出版业的良性、有序和可持续进步。
      王琦
      2024, 47(4): 445-453.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1
      摘要:中医药图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可或缺的载体,高质量的中医药图书对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教育质量、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十分重要。回顾中医药图书出版行业从发展之初至今的历程,针对出版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笔者提出在现今大环境下促进中医药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9个问题,从根本上点明未来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发展方向与应对策略,推动中医药图书出版良性、有序、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中医药;发展策略   
      204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3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专题

    • 关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专家围绕“伏热致癥”的核心病机,深入探讨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研究表明,伏热状态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贯穿始终的影响促进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专家指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涉及多种病机因素,包括环境病机、体质病机等,其中“伏热致癥”是核心病机。根据这些特点,专家提出了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这一研究不仅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赵乐滢,王珍,刘晴晴,李丹婷,艾思南,陶嘉茵,王耀献
      2024, 47(4): 454-458.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2
      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上升,给公共卫生带来沉重负担。辨机论治以识别病机为思维主线,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复杂多变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伏热状态贯穿糖尿病肾脏疾病始终,作为核心病机,“伏热致癥”影响并促进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围绕“伏热致癥”病机,以辨机论治为纲领,探讨了伏热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指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涉及“伏热蕴藏”的环境病机与体质病机,“郁热入络”是发病的初始病机,“伏热致癥”是核心病机,“次生浊热”是衍生病机。这些病机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症状、转归与预后。本文针对不同病机特点,给出相应方药,旨在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辨机论治;伏热致癥;糖尿病肾脏疾病;消渴肾病   
      324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李梓荣,杨俏丽,谢雨,刘尚建
      2024, 47(4): 459-46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3
      摘要:目的研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全国8家协作单位的IGT患者。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记录基本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体质资料的收集。最后将患者信息录入Excel表,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450例研究对象中,体质分布以平和质(37.3%)、阳虚质(15.6%)、痰湿质(14.4%)和湿热质(10.9%)为主。其中在偏颇体质分布中,男性湿热质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和血瘀质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0.05);痰湿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阳虚质(P<0.05),阳虚质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痰湿质(P<0.05),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阳虚质,且以湿热质最高(P<0.05)。结论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性别、血脂及尿酸情况是影响IGT患者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影响因素;治未病   
      191
      |
      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36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汤怡婷,倪青,陈玉鹏,吴倩,史丽伟,杨亚男,庞晴
      2024, 47(4): 466-47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4
      摘要:消渴病多见口干多饮、尿频多尿、怕热多汗等津液耗损、阴虚内热表现,以及急躁易怒等情志异常症状。《金匮要略》针对杂病治疗进行阐述,其辨证思想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金匮要略》中论治百合病,百合病症状多变、恍惚不定是热邪散漫、游走无定导致的,可通过口苦、小便色红、脉微数等外象审查病机,其病机本质在于阴虚内热。糖尿病亦与阴虚内热密切相关。2者病机相近,且神志症状为百合病及糖尿病共同特征表现,故本团队取法《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论治内容,借鉴百合类方治疗糖尿病,临床通过辨证、辨症状、辨指标等,选用百合、知母、玄参、生地黄、葛根等药物滋阴清热,取得较好疗效。希望可以丰富中医学对百合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百合病;金匮要略;百合类方   
      244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杨若荻,刘军彤,李嘉鑫,周莹,焦子彧,杨宇峰,石岩
      2024, 47(4): 472-477.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6
      摘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临床上,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消论》中,刘完素针对消渴病机提出了“燥热怫郁”理论,认为三焦胃肠燥热怫郁太甚,玄府闭塞,气液失宣,而发为消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是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燥热怫郁”的病机演变符合西医学炎症反应的病理特点,燥热贯穿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始终。本文认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属中医学“痿痹”范畴,肺热叶焦为痿发生的根本原因,“燥热怫郁”为客热(燥热)之源,肺热叶焦,百脉失利,脉络瘀滞,发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上应从痿论治,结合刘完素《三消论》观点,以阳明为重,三消同调,解燥热怫郁之机,配伍泻南补北之法,使客热得清,肺热无源,则痿无所生,以期为临床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燥热怫郁;肺热叶焦;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痿痹   
      151
      |
      3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理论研究

    • 曹博宁,王珍
      2024, 47(4): 478-48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6
      摘要:本文总结运用风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辨治体会。膜性肾病的病位以脾肾为主,以风邪、湿热、血瘀为主要病理要素,脾不升清、肾不化气是膜性肾病的基础病机。风性药物味轻质薄,可疏风散邪,助脾升阳,助肾气化,宣发、疏通气血津液之郁滞,与膜性肾病的风邪外侵、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气血壅滞的病机相对应。临床辨治膜性肾病,提出运用麻黄、桂枝、桑叶、菊花、羌活、独活、络石藤、雷公藤、青风藤等风药祛风搜风;羌活、川芎、莪术、穿山甲等活血通络,行气化瘀散结。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等辛味药与人参、黄芪等甘味补益药配伍可辛甘化阳而主升,健脾益气结合助脾升阳,可增强补益效果。麻黄、桂枝、生姜、附子、细辛等辛温药可温肾助阳,化气利水。在临床辨治中,综合运用风药特性论治膜性肾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风药;膜性肾病;祛风解表;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218
      |
      3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张天华,魏星,岳增辉,彭艳
      2024, 47(4): 485-48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7
      摘要: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胃部疾病,“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痿”为胃之功能废而无用。本文基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理论,从肺的功能探析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思路。肺气耗伤则气血运行不畅,胃部无以荣养,致胃受纳功能失司;忧(悲)过极、肺气郁滞则肺宣降失常,致胃通降功能不利;肺失肃降则肠胃失于虚实交替运行,致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而提出益肺补气以和胃、消忧畅肺以调胃、通腑理肺以降胃的治疗思路,从而改善胃受纳腐熟、通降运化的功能,促进胃动力的恢复,以期为临床上从肺论治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现代医学依据,拓宽治疗思路。  
      关键词:黄帝内经;肺;胃轻瘫;胃动力   
      152
      |
      1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王梦真,罗玥,刘子玉,郭风宜,尹远平,杨潇
      2024, 47(4): 490-49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8
      摘要:多汗症是由于汗液分泌量超过机体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由阴阳失衡、津液疏泄失常所致。与众医家从心、肺、肾论治汗证不同,本文基于肝脾两脏探讨多汗症的病因病机,阐释调和肝脾对于汗证的重要意义,提出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为其关键病机。临证多从肝脾入手,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荣益卫为主要治疗原则,重视脏腑气血关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疏肝解郁以调其气,脾运得健则益气有源,气畅血和则汗泄有道。方选逍遥散化裁,以肝木、脾土为主论治,补养后天,调畅气机,滋养五脏,调和气血,身强而神自安,气足而汗自止,肝脾同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  
      关键词:多汗症;汗证;调和肝脾;逍遥散   
      237
      |
      7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4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高煜勋,谢希朴,王赫,赵晓卿,李成卫
      2024, 47(4): 496-500.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9
      摘要:本文基于《金匮要略》所载阴阳毒的核心病机,梳理汉唐时期对“阴毒”“阳毒”特点的描述,发现其划分标准为证候表现,而非病机的寒热。通过对《金匮要略》阴阳毒的证候进行分析,并结合汉唐时期对升麻鳖甲汤中各药物功效的认识,论证阴阳毒的病机核心在于郁结,主要体现在毒邪郁结、气血郁结、阳气郁结3个方面。其中,阳气郁结的程度与部位是阴毒与阳毒存在差异的原因,即阳毒之病为机体阳气充足,病邪被阻隔于表,邪正交争剧烈,故阳郁在表且较重而出现热象;阴毒之病为机体阳气偏弱,无力抗邪,邪气深入,阳气被郁遏在内且较轻,阳气无法运转及温煦周身而出现寒象。张仲景在治疗阳毒时,使用升麻鳖甲汤,辛温发散药物以解在表之阳郁,阳郁得散则热自除;治疗阴毒时,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仅以走里药物疏利内部阳气郁遏,阳气得伸则寒自去。本文从升散毒邪、疏利气血、通散阳郁的角度来理解升麻鳖甲汤的功效,可为此方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新思路,并扩展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阴毒;阳毒;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郁结   
      131
      |
      3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李奥柔,汤阳,郑丰杰
      2024, 47(4): 501-50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0
      摘要: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关键词:辨证知机;见微知著;辨识机关;因势利导   
      111
      |
      1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实验研究

    • 姜斯佳,冯颖童,刘佳琪,扈觐玺,华姞安,李伟,王景霞
      2024, 47(4): 506-515.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1
      摘要:目的基于破骨-成骨平衡探讨藿骨牡蛎方(淫羊藿、骨碎补、生牡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胶囊组(0.054 g/kg)、碳酸钙组(1.670 g/kg)、藿骨牡蛎方低剂量组(0.188 g/kg)、藿骨牡蛎方高剂量组(0.375 g/kg),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后,除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脂肪,其余大鼠以双侧卵巢去势手术建立PMOP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连续9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α(ERα)、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比色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并观察松质骨显微结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叉头框蛋白O3α(FoxO3α)、Wnt2、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①强骨胶囊组与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E2、ERα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 < 0.05)。②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与藿骨牡蛎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PINP、TRACP-5b含量下降(P < 0.05),PINP/TRACP-5b升高(P < 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碳酸钙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T-AOC、S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 < 0.05)。④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D、Tb.Th、Tb.N增加,Tb.Sp、SMI降低(P < 0.05);碳酸钙组大鼠BMD增加,Tb.Sp降低(P < 0.05)。⑤与模型组比较,强骨胶囊组及藿骨牡蛎方低、高剂量组大鼠RANKL、RANK、FoxO3α、PPARγ蛋白表达下降,OPG、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P < 0.05)。结论藿骨牡蛎方可明显提高PMOP大鼠雌激素水平,抑制破骨细胞分化,降低骨吸收水平;缓解氧化应激,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提高骨形成水平,恢复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稳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PMOP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L/RANK及FoxO3α/Wnt2/β-catenin/PPARγ通路调节的。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藿骨牡蛎方;雌激素;骨形成;骨吸收;大鼠   
      137
      |
      1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王珺,郎海燕,周佳丽,张雪莹,亢炎红,张蕴,陈信义,马薇
      2024, 47(4): 516-52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2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阿胶、茜草)通过影响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2aR、5-HT2bR)对斑马鱼肠道出血模型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受精后4 d的斑马鱼为研究对象,6 μmol/L辛伐他汀诱导24 h建立肠道出血模型。将斑马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质量浓度组(55.6、167、500 mg/L),造模后,给予相应质量浓度加味四君子汤,24 h后收样。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及出血情况,比色法检测5-HT含量及Caspase 3/7活性,实时PCR法检测5-HT2aR、5-HT2bR、5-HT转运蛋白(SERT)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肠道出血发生率为70.0%,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出血发生率为36.7%、40.0%、80.0%,肠道止血作用分别为54%、52%、7%。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君子汤低、中质量浓度组PLT减少;各质量浓度组5-HT含量升高、5-HT2aR及5-HT2bR基因表达上调,低、中质量浓度组SERT基因表达上调;中、高质量浓度组Caspase 3/7活性降低;低、中质量浓度组p-AKT、p-ERK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可减少斑马鱼肠道出血模型的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5-HT及其受体激活AKT和ERK信号通路实现的。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加味四君子汤;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蛋白激酶B;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斑马鱼   
      154
      |
      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刘孟楠,毛琳慎,伍浩,邹沅,兰琪,薛进宜,刘平,杨思进,胡钟竞
      2024, 47(4): 523-53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3
      摘要: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简称“蛭龙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应用代谢组学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蛭龙胶囊组(6.24 g/kg),每组10只。模型组和蛭龙胶囊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方法建立MIR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蛭龙胶囊组预给药1周后开始造模,造模后持续灌胃给药2周,每日1次。心脏彩超检测小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Masson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利尿钠肽(BNP)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血清代谢物检测及鉴定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蛭龙胶囊组小鼠LVEF、LVFS升高,心脏组织结构紊乱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血清LDH、BNP含量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蛭龙胶囊干预后可明显调控30个与MIRI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其相关代谢途径涉及酪氨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等20条通路。结论蛭龙胶囊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酪氨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等通路实现的。  
      关键词: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代谢组学;代谢产物;小鼠   
      179
      |
      2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临床研究

    • 马丽娜· 阿新拜,杨一点,张欢,赵玉清,张立平
      2024, 47(4): 532-54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4
      摘要: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进行分析,更准确、精细地得出MS患者的证候属性、证候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7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695例MS患者的资料,运用潜在类别分析和隐结构分析得出中医证候,并利用上述结果对每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M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结果本研究纳入的症状及体征共9 044频次,排名前10的高频症状、体征分别为口干多饮(77.70%)、乏力(60.58%)、苔腻(59.14%)、视物模糊(54.68%)、脉滑(53.96%)、脉弦(52.09%)、苔白(48.92%)、肢体麻木(43.60%)、苔黄(39.71%)、肢体发凉(36.40%)。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结果,确定了695例MS患者的证素要点,病性证素包括气虚、痰湿、湿热、气滞、阴虚、火热、津液伤,病位证素主要在肝、脾、肺、肾,695例患者主要可分为以虚证为主、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3类人群。通过对695例MS患者症状、体征的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确立6个基础证候,分别为肝阳上亢证、脾虚湿蕴证、肾阴阳两虚证、热盛伤津证、气虚血瘀证、肝胃郁热证。结合专业知识,对695例MS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在潜在类别分析及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二次辨证,最终得到出现频率>1%的证候类型共20个,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证(12.66%)出现频次最高。结论MS的病机复杂、证候类型分布广泛,但总体来看,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临床上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也要注意结合应用健脾疏肝、清热化浊之法。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潜在类别分析;隐结构分析;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   
      163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魏东升,齐佳杰,刘孝生,李路珍,李涵,刘雨婷,邓成康,戴旭,赵宝英,张哲
      2024, 47(4): 545-554.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5
      摘要:目的应用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鉴别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1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47例、气虚血瘀证44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4例)与测试集(27例),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算法构建鉴别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效能。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837个PCA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解释了77.9%和8.1%的总体变异,两证候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经过特征筛选,7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的鉴别诊断模型。训练集中鉴别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测试集中AUC为0.83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鉴别特征与心肌肌钙蛋白I、中性粒细胞、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白细胞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基于PCAT的CT影像组学模型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具有较高的鉴别作用。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影像组学;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鉴别诊断;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   
      144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5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针灸推拿

    • 秦玲利,杨金生,李春志,李知轩,陈典,夏万颖,代晗熙,张路
      2024, 47(4): 555-561.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7
      摘要:目的探讨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SAS 9.1软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和对照组(标准西药疗法),每组20例,每周治疗2次,12周为1个周期。通过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Lund-Macka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在鼻窦CT扫描全部浑浊、部分浑浊情况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各窦腔情况上均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左侧上颌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显示,治疗组在多项指标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显示出明显疗效,且在影像学的改善上效果优于标准西药治疗。  
      关键词: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西药;慢性鼻窦炎;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   
      112
      |
      2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6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宫甜甜,高兵,朱玲,李澜,纵艳平,胡婧,王茎
      2024, 47(4): 562-56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8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病理形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减轻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手术组(50只),手术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CHF模型。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艾灸组、bpV(phen)组、艾灸+bpV(phen)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艾灸组用定制艾条悬灸大鼠背部双侧“肺俞”“心俞”,每穴30 min,每日1次;bpV(phen)组腹腔注射bpV(phen)溶液(0.15 mg/kg),每周2次;艾灸+bpV(phen)组在bpV(phen)组的基础上,按艾灸组操作。干预4周。观察大鼠摄食、活动等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超声心动检测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mTOR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mTOR、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改变,心肌纤维结构严重损伤,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TEN、α-SMA蛋白表达及PTE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bpV(phen)组、艾灸+bpV(phen)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α-S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bpV(phen)组比较,艾灸组、bpV(phen)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重,EF、FS,以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形态和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TEN表达、进而上调mTOR表达有关。  
      关键词:艾灸;慢性心力衰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心肌纤维化;大鼠   
      156
      |
      1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71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 王琼,张艺,邹燃,周利,杨敏,徐派的
      2024, 47(4): 570-579.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19
      摘要:目的探究电针“足三里”(ST36)与“太冲”(LR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轻度夹尾刺激配合间断饮食法构建FD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验证FD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西沙比利组大鼠灌胃西沙比利[0.4 g/(kg·d)],连续6 d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电针组大鼠接受双侧“足三里”“太冲”电针刺激(直流电,疏密波,2/100 Hz,2~5 mA。通电30 min),每隔24 h刺激1次,连续6次为1个疗程,隔日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取材,比较各组大鼠胃肠动力指标,血液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内源性脑肠肽[促胆囊收缩素(CCK)、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和P物质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和糖水偏好率均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西沙比利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胃电慢波主频率和主功率升高(P<0.05);胃动素、胃泌素、5-H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血清CCK含量增加、CGRP和NPY含量降低(P<0.05);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CCK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增加,CGRP和NPY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减少(P<0.05);下丘脑、脊髓、胃窦、结肠组织中胃饥饿素蛋白表达上调,P物质蛋白表达下调(P<0.05)。西沙比利组和电针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太冲”可有效缓解F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纠正异常脑肠肽表达,调节脑-肠互动平衡。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太冲;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道动力障碍;脑肠肽;胃肠激素;大鼠   
      131
      |
      1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73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标准与规范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4, 47(4): 580-592.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4.04.005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消渴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指南   
      592
      |
      14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6119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5-22
    0